[三名治文化] triangler夥伴的學習規劃?

要創造美味的三名治設計,就要為夥伴供應好營養,三名治是如何提供創意養成的環境,讓夥伴不斷成長呢?今天就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學習日常! 大腦是金庫,但要有進才有出 設計創新的工作總是需要有新的觀點與思維,除了學習軟體或是技法,對不同產業或領域的知識都有機會轉化成為獨特的設計養分,激發出好創意。 我們發現許多設計師在離開校園投身設計工作後,整天被專案時間追著跑,被客戶或是專案壓得無法喘息,只能偶而看看pinterest跟behance參考其他設計作品,或是翻翻設計書跟同事討論一下最近的設計資訊,雖然在專案經驗中累績成長,但是卻喪失了從其他生活環節中學習的機會與能力。久而久之可能讓創意僵化,偶而對擠不出新想法的腦袋感到無力,或是澆熄了對創作的熱情。 要是為了工作把腦袋榨乾了,又怎麼能為客戶做好創作,或是為團隊帶來創意呢?我們也知道沒人喜歡被逼著唸書的感覺!因此我們透過制度規劃,創造愉快容易的、自由參與的學習活動,讓夥伴養成日常習慣、保持靈活的腦袋與能量。 在三名治有哪些學習互動呢? 1. 讀書會既然閱讀時間不夠,自己用功讀好書,不如大家陪你好讀書。從設計到品牌,從哲學到溝通與心理學,夥伴們輪流擔任分享者,用自己的節奏,針對不同主題閱讀並吸收資訊。在每週固定時間召開討論與分享,延伸至生活觀點與經驗,讓團隊更有默契。透過問卷設計,參與讀書會的大家能提供鼓勵與意見給主讀者,讓每次的付出都能獲得回饋與紀錄。對設計或企劃人員來說,有機會練習組織與表達也是很重要的喔!當然對於熱情投入參與的夥伴也會有些棒棒的獎勵啦! 公司的圖書館不定期會補充各種設計與企劃或是品牌創意新書與雜誌,讓最新最快的資訊隨手可得。當有夥伴主動提出好書閱讀清單,公司也很樂於贊助採購! 2. 週分享會每週例行的週分享會中,有特定的主題時間讓夥伴們分享工作或生活中犯的錯誤、學到的新知識或技能、跟客戶或是廠商的互動中觀察到的小心得等等,畢竟別人會遇到的自己也都能有所借鏡。同時也有固定議程讓大家對公司的軟硬體或是營運制度提出建議,除了有利打造更好的團隊,也讓三名治也能持續組織的成長學習。 3. 三名治小教室《Google超級用人學》書中提到:同事就是你最好的老師。每位夥伴都有獨特的生活經驗與知識技能,有時比起一次性的外訓,向有經驗的同事學習會更容易理解,彼此的教學相長也能提升成就感。讓擅長photoshop、illustrator的夥伴開辦軟體小教室、攝影小教室、滑板小教室等等,透過設定題目與實作工作坊彼此觀摩更能提升學習效果。 4. 線上課程三名治的夥伴們每天會都會一起用餐,其中三天會固定在公司內,除了閒話家常之外,也會挑選一些有趣主題的線上課程,每天吸收一點。主題涵蓋設計、商業、行銷、繪畫、語言、創意思考、理財、溝通、攝影、程式等等與工作直接或間接的知識。完整的線上課程可以有效地讓大家對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有系統性的了解,也有助於培養共同的默契喔! 三名治夥伴常使用的中文線上課程平台: https://hahow.in/ https://www.yottau.com.tw/   5. 展覽與講座在台北,除了大型的文博會、新一代設計展、松菸的特展等等,也有許多很棒的品牌設計相關策展與工作坊可以體驗;若是有名的設計師或品牌相關講座,我們也會安排部分人員或甚至全員出動參與,事後再分享心得強化印象。除了一起離開辦公室與專業人才交流,也可以打開五感吸收資訊,增加共同體驗。 活動資訊平台可以參考: https://www.accupass.com/ http://www.citytalk.tw/   6. 遊戲與運動日學習不只是資訊與知識,五感的體驗也都是學習,也許不是直接與工作關聯,但是共同的體驗與話題都是團隊默契的養分。每個月例行的遊戲日幫助大家在玩樂中交流,偶而運氣、偶而算計,增加邏輯性也順便欣賞美術設定。運動日讓夥伴體驗不同運動,爬山騎車健身球類運動都行,離開辦公室舒展筋骨,出門曬陽光看藍天、流流汗會更健康。 7. 日常觀察一群充滿熱情的品牌設計師與品牌企劃師湊在一起難免會犯職業病,走在路上討論吸睛的招牌、分享收集了加工精美的包裝、拿到某張DM就開始分析文案與客群,從字型排版到色彩或是各種聯想。每天持續的觀察與分享就是最生活化的學習。 8. [...]

[三名治文化] triangler夥伴的學習規劃?2025-03-25T16:20:07+08:00

[三名治文化] 為什麼叫triangler三名治?識別又是如何決定的呢?

“你們真的有賣三明治嗎?” 有許多朋友們問過這個問題,這邊就為大家解惑說明囉! 為什麼取名為三名治? 公司成立之初有三位夥伴:Joe、Burusu、Hsiang,在發想名字的時候也想過各種可能。從我們的服務內容、我們的設計理念、我們的喜好、我們希望達成的目標等等... 最後回歸到設計的基本元素,故事的起點就是三個人,三個人就轉換成三個點,連在一起就是個簡單的三角形triangle,設計工作跟團隊建立最重要的就是“人”,所以加上個r就成了 "triangler" (我們知道要準確發音是考驗舌頭靈活度的)。 當時思考命名的心智圖 最初期的討論手稿 中文命名就延續英文命名,想跟 “三”有關,但是又要能跟我們設計的想法產生連結,幫助我們說故事,愛吃的三個人想到了層次豐富的 “三明治”,形狀就是個三角形,融入生活日常但是千變萬化,我們希望可以做出滿足客戶滿足自己的設計,設計口味豐富,精準調味,美味又多變,諧音帶點幽默感的個性跟我們想呈現的品牌很貼近,最後怕google會一直推薦附近的早餐店,或是讓客戶以為我們真的在賣三名治,就用人名的“名”取代了“明”,期待把人這件事也帶到中文上。 雖然剛開始唸起來覺得好好笑,但是多念幾次也就習慣了,於是,三名治 triangler就這樣成立了。 各種初步的中文命名想法 中英文的組合也是糾結了一陣子 三個人一起治理的三名治,提供口味多變、豐富美味、精準調味的設計服務。 關於三名治的視覺設定? 有關後續品牌識別的發展歡迎參考作品:https://triangler.com.tw/portfolio-items/triangler/,這邊就不多做描述囉。 以英文triangler文字商標為目標的設計草稿 為什麼標準色是灰色? 拿到我們信封或名片的客戶有時候會這麼問,為什麼是灰色? 這跟我們的個性有關,因為我們都不是很招搖很奔放的個性,從事設計工作的目標也是讓各個品牌主的視覺搭配各種顏色綻放,在官網上搭配起來才不會搶了作品的風采,三名治的角色應該是每個出色品牌作品的幕後推手,網站應該要能好好襯托作品,而不該搶了作品的風采。因此在評估過後,決定以中性色為主,但白色容易覺得太平淡無味,黑色又過於刺激強烈,所以就選了一個偏明亮略帶暖意的灰色,呈現出我們的專業感。 剛開始的識別概念討論 但我們也知道,品牌叫做三名治,用個平實的灰色好像無法表現我們的年輕活力對設計的創意跟豐富性。於是我們選擇將三明治常見的配料,像是生菜、起司、番茄轉化為輔助色綠、黃、紅,搭配灰色便呈現出屬於三名治triangler的個性。 為了延伸這樣的趣味感,我們的成員夥伴根據自己的個性轉化成各種佐料,也持續為三名治組合出豐富美味。在開幕活動時,也就將主視覺以厚實的三名治呈現,來參加開幕趴踢的親朋好友們也在各種食材造型的小卡上寫下給我們的祝福,成為我們創業的養分。 純手工三名治的留言小卡 想要幾層自己加 給來賓們的留言小卡片,我們一直好好收著,很感謝大家的祝福。

[三名治文化] 為什麼叫triangler三名治?識別又是如何決定的呢?2025-03-25T16:17:45+08:00

[三名治文化] 三名治的創業初衷?

創業從來都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據統計能存活五年的新創團隊約只有 1%,三名治的三位夥伴們又是為什麼選擇創業呢? 若你對我們列舉的現象也心有戚戚焉,那代表你懂我們的感慨;若你完全覺得沒有認同感,那表示你投身在一個很棒的工作環境,希望我們有機會認識彼此!   當然沒有完美的公司,也並非所有的設計公司都是如此,但是無法否認仍會聽聞許多類似的案例,公司的每個階段都會有要解決的難題,但創意人員在學習多種工具與知識,還有激發創意與投入創作之後,要在市場上找到一個制度明確、福利健全、可以穩定成長、流動率低的設計公司環境好像不是很容易,這是我們曾經遇過的問題,也可能是許多設計從業人員們的困擾吧?   所以在我們覺得還年輕,可以嘗試做個創業實驗(也做好了可能失敗的心理準備),比起用抱怨來舒壓,親手做些改變應該是更有意義的事情。創造一間自己覺得健康的設計公司,對工作夥伴與客戶一樣在乎,提供一個我們自己可以追求快樂與成就的地方,讓每個夥伴能知道自己努力工作的理由。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提供好的福利與獎勵,吸引更多優秀有理想的設計師與企劃人才加入,努力將經驗中看到不好的組織文化與制度屏除在這公司之外,讓熱情更旺盛,而不是逐漸凋零。 三年前的初創階段,triangler就從咖啡廳開始。 triangler的商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專案啦!參閱:https://triangler.com.tw/portfolio-items/triangler/ 期待在這邊的每一位夥伴都有自己的成就實現,與朋友或家人們聊到三名治的時候不是抱怨,不是感嘆設計慘業,而是可以打從心裡覺得成為triangler的一份子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等到離開三名治triangler的某一天,理由不是因為惡老闆壞主管讓自己翻白眼很痠、不是因為公司黑心壓榨讓健康亮紅燈,也不是感覺設計沒有前途一片慘澹,而是有能力成為更厲害的人,要到更大的舞台一展身手,成為我們長久的外部夥伴。 在三名治,要能認真工作認真玩樂,才會激發好的創意啊~ 用心溝通,對品質堅持 我們喜歡設計,除了協助顧客解決問題、做出吸睛的視覺、讓生活中的美感多一點點可能性,設計工作帶來的自我成就感也是很棒的動力,這也是我們擅長的事。但是設計沒有絕對好壞標準,不同設計師、不同參與者都會將創作導向截然不同的成果,這也是設計好玩的地方,因此沒有一定要接下來的客戶,若是彼此不合適,那也只是談一場辛苦的戀愛,還不如彼此瞭解溝通,有共識再交往。 因此對於設計服務,清楚的溝通是我們很在乎的事,很有條理的流程陪伴客戶創造兼具實用與美感價值的產出,進而產生影響力。每間公司都需要賺錢,但是賺錢是為了可以持續運行做更多事情,給夥伴們更好的生活,也是對股東的交代。但對於有教育意義、文化意義、價值性的專案,獲利就完全不是我們的優先考量啦。 對外部合作廠商我們也是真誠對待。設計工作需要許多產業的密切合作,紙商、印刷加工廠、工程師、室內設計師、插畫家等等。為了提供客戶完整的服務又兼顧品質,與外部夥伴們保持良性合作是很重要的,我們相信不同收費代表不同價值,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是建立在信任上,沒有理由的一味砍價殺價最後換來損失可能還更多,當然在溝通後仍發現收費與服務品質不符合對等期待,那也只能說不適合彼此了。 三名治的專案管理,可以有助工作安排與客戶同步專案進度。 創業修煉進行式 當然要說理想很容易,要創業顯然不是這麼單純的,所以在開業前,做市場調查與分析、找出我們的差異性、核心價值、建立人事制度、營運制度、服務項目與流程,儘可能讓我們在過去經驗中感受到值得改善的事情都能被具體實踐。然後就是一步一步前進,看看我們的實驗是否會成功。 創業前對公司未來各環節的深入討論,從核心到制度到文化建立。 除了紮穩馬步,持續累積設計作品之餘,也在規劃一些side project,或是與客戶的不同合作可能,期待長遠來說能像許多設計前輩們用設計與創意為台灣帶來一些正向的改變。不過也因為我們的人力跟資源有限,期待能與許多不同專業的職人們合作,或是與同業們交流,做一些有趣好玩又有意義的事情(歡迎來找我們聊聊!)。 創業到現在約三年,我們還是一群不斷摸索的菜鳥,想著怎麼讓客戶找到我們、想著怎麼提供更好的服務、想著怎麼給工作夥伴們更好更舒適的環境與氣氛(期待某天我們有自己的健身房跟淋浴間啊)。秉持對設計的堅持朝著良善的目標前進著,每一天都試著能做出好的企劃與設計。雖然還說不上做了什麼很偉大的事情,但至少有了好的開始,期待我們不忘初衷,吸引到有共鳴的夥伴與氣味相投的客戶,也感謝一路以來相信我們的客戶們! 三名治最重要的是人,美味的設計來自豐富多元的創意夥伴。 至於三名治做了哪些事情來努力打造一個舒適的工作團隊呢?就待我們再陸續地與大家分享囉。 要是你也認同三名治的創業理念,請給我們多多鼓勵與肯定,一起創造很棒的設計環境吧!

[三名治文化] 三名治的創業初衷?2025-03-25T16:15:52+08:00